出席新山《华教问题及公民社会》讲座会有感
作者:严居汉
我和几个朋友出席了7月4日(周三)在新山老友联谊会会所举办的一场题为《华教问题及公民社会》的专题讲座会。主办单位邀请了两位来自中国厦门大学的教授即施学琴博士以及赵海立博士。他们演讲的主题分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母语教育与族群文化认同建构——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为中心》以及《公民社会与华文教育:几个亟待澄清之问题——以马来西亚位例》,主持人为前董总副首席行政主任王瑞国博士。两位主讲人就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与研究发表了他们的专题演讲。讲座会吸引了大约50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友。
听完了两位海外学者的演讲,我感觉,或许是因为他们是外国学者,对于了解我国华教运动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局限,他们也只能以理论作为结构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般情况提出各自的研究报告,很难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但是,在问答环节,在场听讲的舒庆祥先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由主持人王瑞国博士做出回应之后,才凸显了这次讲座会的目的性。听了舒王二人一问一答,让我感觉他们为了共同目的,配合得相当到位。
舒先生的主要问题是询问赵海立博士就林连玉基金目前走着跨族群的路线有何看法。赵博士基本上没有回答舒先生的提问,只是重复他在讲座会上所表达的内容,反而由作为讲座会主持人的王瑞国博士做出回应(更像是发表一篇演说)。王博士滔滔不绝、兜兜转转,颇费心思地表达出他的观点:那些原本属于族群性质的团体,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团结更多族群的力量,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若那些属于种族性质的团体,为了团结各族民众而回避种族议题、抽离本身的族群性质,那我们就应该警惕了。坦白说,我当时无法深入理解王博士为何突然发表如此高见。
当我事后阅读了大会免费派送的一本由董总出版的《华教发展与研究》刊物内容之后,让我觉得此讲座会或许是有意冲着林连玉基金而设的。我还记得,主持人王博士在讲座会开始的时候宣布,原本需要以二十令吉出售的《华教发展与研究》,因为叶新田主席就柔州老友联谊会主催上述的讲座会而感到非常开心,而决定免费派送给有意索取的出席者。当我重复阅读刊物里的其中三篇文章,即叶新田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王瑞国与赵海立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于文化认同》以及赵海立的《公民社会与华文教育:几个亟待澄清之问题——以马来西亚位例》之后,确实加深了我对王瑞国博士当天的回应具有恶意中伤林连玉基金意图的怀疑。
叶新田主席的文章,表达了他在近年来华教抗争的艰辛道路上的感慨。叶主席在文章里表示,对于个人遭遇各种中伤、污蔑与人身攻击,也只能横眉冷对,在风沙路上继续奋斗前进。叶主席也在文章里表示,必须不断加强华教的理论建设,特别是近来有人刻意转移华教运动的大方向,认为华教的本质不是民族教育以及华教运动应该“去华教意识”。叶主席还呼吁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因为这些思想与当权者的单元文化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董总决定出版《华教发展与研究》,作为董总的理论刊物来加强华教运动的理论建设。
阅读了王瑞国与赵海立的论文,几乎找不出理由相信王博士会在讲座会上发表那段回应或讲话。在这里有必要表达我对于王、赵的论文的理解。基本上,王赵的论文分为三个章节,即(一)华文中学的改制;(二)复兴:动因;(三)复兴:进程。论文确实有理有据,可读,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独立中学的由来的认识。论文的结论也表示出华文中学的改制和复兴,反映了马来西亚的华人族群为捍卫与发展本族群的语言和文化,争取本族群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益,乃至争取实现一个多元开放社会的斗争。这也是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尤其是华教工作者以及华文独立中学的办学者所追求的目标和致力实现的理想。倒是赵海立博士的《公民社会与华文教育:几个亟待澄清之问题——以马来西亚位例》的论文表达了马来西亚在发展华文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种族政治的干扰,而这种干扰不仅来源于政府的国家文化政策,也来自各族群民众,甚至是华人社会自身。赵博士也认为华社自身的问题不在于捍卫本族的基本权益,而在于刻意回避种族议题。这方面的表现非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思潮与实践莫属。赵博士指出,这种思潮认为只要举起公民社会的大旗,一方面可以顺应世界思想的潮流,另一方面也刻意回避种族议题而团结各族民众,争取民权的落实。民权有了,华文教育发展也就不成问题了。赵博士认为,这种认知是片面的。
王瑞国博士借用了赵海立博士的论点,在回应舒庆祥问题的讲话中非常技巧地暗示,林连玉基金走着的正是抽离族群性质、回避种族议题而团结各族民众的“公民社会”路线。王博士的出发点显然不是为了团结批评林连玉基金,而是恶意中伤林连玉基金。
若再把最近胡万铎于7月6日在《东方日报》龙门阵发表题为《由诉求看华教》的文章联系起来,更能理解董总最近的思想脉络。胡前辈在文章里表示,董总近几个月来,似乎在发奋图强,以改变过去懦弱的形象。胡前辈在文章里透露他与一位商界领袖的谈话内容。这位商界领袖说,华社有许多代表性的文教团体如独大、华研及林连玉基金等都没有被邀来共同商討目前华教的基本课题是令人费解的。其实在这时期,董总只要通过一纸邀请,我相信 他们都乐意归队,如此既可中止华教队伍继续分化,也可团结凝聚力量,共同爭取和捍卫华教的权益。可是董总没有这样做,不知道董总的领导是否放不开。如此, 董总的凝聚力就薄弱了。
舒、王两人的一问一答,似乎也与叶新田主席的这些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让我更有理由相信他们指的“近来有人刻意转移华教运动的大方向或‘去华教意识’”,应该就是林连玉基金莫属。不然,我实在想不出为何舒先生突然提出那道冲着林连玉基金而来的问题;王博士则似乎有备而来的,对于舒氏的提问发表了大约15分钟的回应。林连玉基金还是有必要就“跨族群”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以免继续遭遇王瑞国等人暗里打击。
我个人认为,我国华教运动尚未遭“跨族群”思潮所累,先受挫于内部分化,而始作俑者 -——现任董总领导人最终必须向历史负责。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